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中共中央
3
起源 解读 龚
4
赵紫阳
5
妈 分享 回
6
南京李志
7
写小说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中共中央
3
起源 解读 龚
4
赵紫阳
5
妈 分享 回
6
南京李志
7
写小说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市管干部“龚书记”免职迷局
近视的孩子有救了!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,不手术,扫码进群即可了解!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我在红旗中学的青春往事
Original
风瞬作者团
风瞬
2024-09-05
赤峰市松山区红旗中学创建于1976年,当时叫辽宁省赤峰县红旗中学。印象中它只有几栋平房和一个硬土面运动场,在这90几亩的土地上,有我奔腾的青春和奋斗的年华。
1976年10月,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期,从此,科学和教育的春风扑面而来。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,1978年,红旗中学高中部在赤峰县部分地区统一招生。当年高中和中专实行一条龙考录制度,即首先中专择优录取,其余考生择优录入高中。可是对于灰头土脸的庄稼孩子,只把跳出垄沟上中专、读大学当作一个梦、一团烟。
最早的红旗中学(1976—1984)
那个年头,考生没有“心理压力”的概念,考试环境也没有现在的许多讲究。记得窗外的炸雷声、暴雨声和高音喇叭播放的评剧“刘巧儿”的歌声伴我完成了某科考试。“欢天喜地把小桥上,格龙,格龙,龙格龙格龙格龙,看看世外的好风光……”听着心情就愉悦。结果出乎意料地,我接到了红旗中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哈哈,挺幸运,好想笑。
入学报到那天,我没让爹用驴车送我,自己扛着铺盖卷儿,摇摇晃晃地过了八家吊桥(水地乡八家大桥正在建设,过河需走吊桥),坐上事先约好的工地上拉沙子的辽宁一号大卡车,尘土飞扬地来到东郊造纸厂,又自己扛着铺盖卷儿,打听着一步没歇地到了学校。我骄傲,因为我只是六七岁时跟奶奶来过一次哈达街。
第一任校长许昆(1976—1978)
望望校园,没见到高楼大厦,我有些失落。可又一想,总比社中强。因为我的社中坐落在山腰呲风岗子上,上厕所得到半里开外的山沟里,同学们总是逃兵一样成群结队呼啸奔跑,恐怕误了上课铃挨批。
长这么大,第一次离开家乡,想家的感觉煞是难忍。我想奶奶和爹妈,想我的小伙伴,想家里的那群老母鸡,想门外的那条小河……我想,我走后,我的奶奶一定是经常把着墙头,露出个白发苍苍、蓬头垢面的小脑瓜儿,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远方,寻找她大孙子的身影。我想,我的爹娘一定经常深更半夜守着油灯,扒着麻桔杆,心如乱麻却默默无语。
第二任校长张殿(1978—1984)
开学的第一个周六中午,我和从志国等几个老乡没跟老师请假便一起溜出校门逛街散心。走着走着,离学校越来越远,离老家越来越近。后来我们几个开会决定,一不做二不休,不管三七二十一,撒丫子回家。一直走了四十多里,我们终于坐上了大马车,戴上了夕阳红,见到了仿佛久别的奶奶和父母,心花怒放。
我们那届学生在红旗读了两年书,两年间我没有,大多数同学也没有去过小馆吃饭。在学校食堂吃饭凭饭票,饭票是用自家带的粮食换来的。那时,改革开放刚刚开始,家里特别贫困,所以在校不敢吃菜,主食也吃不饱,恐怕吃掉全家的口粮。上课的时候,经常闻闻手指上残留的棒子面饼和咸菜疙瘩的香味,迷迷糊糊的思绪,不由自主地溜进食堂。
红旗中学第三届毕业生合影
记得我曾经奢侈过两次。一次是,某个早晨我放开胃口,三两一个的玉米饼子我一口气吃了九个。另一次是,某个星期天的早晨,我在鸭子河商店花一角七分钱买了个面包,刚出商店门便吞个精光,噎得眼冒金星。从那时起,我的个头没再长。饿,啃瘦了青春。姥爷心疼我,死活不让我再念书,可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那个时候,教室的取暖靠炉子,宿舍的取暖靠土炕。虽然时间紧,任务重,到了秋季,同学们还是要到庄稼地里刨茬子,拣树枝。数九寒冬,我经常和许志强等几个同学,慢雀儿先飞,为了赶在早操前多学一会,凌晨三四点钟便起床了,抓一把星星,点燃教室的炉火,温暖一天的拼搏征程。日落西山时,阳光照在脸上、书上,倍感幸福。当时就想,如果一辈子泡在红彤彤,暖融融的阳光里看书学习,该是多么奢侈的生活。现在有了这个条件,可为了无底的欲望,又呲牙咧嘴地拼命。闲话少叙,书归正传吧。
桥西中学
记得我们宿舍,有一铺大炕和一张杨木桩子钉的大床。我和两名同学睡床,被子太凉,睡觉时总是一边弹腿一边钻被窝,一次居然把木床震趴架了。另有十多个同学睡那铺大炕,炕下有个灶火,点把火给炕加热,也捎带着给屋取暖。冻得受不了,便在灶里放块砖,烧热后放进被窝。我现在也想不通,为什么不用热水袋,可能是热水供应不足,可能是买不起暖壶和热水袋,可能是山里的孩子皮实,根本不在乎,更主要的是没时间讲究那么多。
解决夜间小便的方法是,宿舍外走廊里放个大水桶。正值淘气的年龄,为了好玩,每次解手都是五六个人一起出发,并规定不能穿外衣,借助走廊和水桶的混响,轰轰然,回声嘹亮,如万马奔腾。事毕,蹦高尥蹶,齐声大笑,瞬间,一天的压力和紧张便烟消云散。
桥西中学篮球场
那个时候,墨水是用颜色片泡的,作业本是用黑纸订的,便宜呀。我的命稍好,因为有个城里的表哥,我可以用他作业本的背面,白白的,滑滑的,好舒服,像在吃白面馒头。在校的那两年,我好像没穿过新衣服,洗衣服的时间也很少,经常匆匆忙忙打理一下外表。一次,因感冒,我借别人一个口罩洗洗便戴上了,宿舍里陈广武同学叫我摘下来,我对着小圆镜一看,悄白儿悄白儿的口罩上,趴着一个悄黑儿悄黑儿的虱子。那时,不光我招虱子,别人也招虱子。不想把这件事写出来,但这是当时的现实。不是懒,也不是找借口,时间如命啊。
那时的我们心目中的明星是陈景润。李景山同学明明不瞎,也戴个眼镜,夹着本书,佝偻着腰,若有所思地故意往树上撞。说到这,我很是理解了翁帆为什么嫁给了杨振宁,那是对导师的一种衷心的崇拜啊。
桥西中学教学楼
该说说我们的老师了。他们是一些心地善良、知识渊博、教学有方、呕心沥血的人。他们起得比我们早,叫我们起床,跟我们一起跑早操。我们有时起不来,他们却没有起不来的时候。他们比我们睡得晚,即使熄灯很久,只要宿舍里有唠嗑声,总能听到寒冷的窗外传来他们的咆哮。他们经常陪我们自习,把没做完作业或作业不合格的学生留在教室,督促检查指导,直到合格为止。但他们没拿过加班费、补课费,没吃过学生的一口咸菜。到底是谁,在什么时候发明创造了补课费,我至今也没弄明白。
运动会
到了高二,特别是高二下半年,老师和校长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,经常地习题、测验、模拟、谈心、动员,他们总结了一整套延用至今的高考攻略。那时没有现成的学习资料,也没有打印和速印,每张习题的底板都是老师用铁笔在蜡纸上工工整整地刻出来(简称刻蜡纸),刻完蜡纸后还要在手推式油印机上人工印出来,弄得满手是墨,洗都洗不掉。他们总是在用心田播种规规矩矩的方块字,用秃发刻写勾勾弯弯的洋数码。老师们总是替学生着想。记得李喜春等几个同学当年没有考入高校,是班主任王老师苦口婆心地把他们劝回补习,当时学校是不收补习费的。那个时候学生很困难,不懂也无力对老师表达谢意,老师们也从没得到过学生的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桥西中学餐厅
记得只有一次,老师动用了学生办私事。那是高考后,我和刘国山等几个同学帮钱老师搬家。走到繁华的红旗剧场,好几只鸡从车里飞到马路上,急得老师张牙舞爪地大喊:“我的鸡,我的鸡!”。搬完之后,我们还在钱老师家里大吃一顿。
自古至今,赞美老师的词句数不胜数,放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。这里,我只想把毛主席评价白求恩的几句话,献给敬爱的老师: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
松山一中
我们那届高考是有武警监考的,但并没感觉到现在的神秘和紧张气氛。每考完一科,总是互相讨论,有的兴致勃勃,有的垂头丧气。记得张金奎说“第二个计算题我昨天晚上还做过呢。”,顿时迎来了一群羡慕嫉妒恨。“可一着急,我忘了!”。同学们一片哗然,长长地松了一口气。
高考结束了,我瘦得像根烧火棍,放在今天,是标准的黄花大美女身材。那时候能考上大学是个天大的惊喜,同学们都没有中奖的奢望和把握,考完后便拿起锄头,灰溜溜地跟着乡里乡亲进了庄稼地。那年的初高中都开学了,我们也没拿到高校入学通知,大叔大婶们便说起了风凉话。“兔子遥山蹦,早晚回老窝”,“农村的泥腿子,就是撸锄杆的命,顺垄沟找豆包的货”。
松山一中开学典礼
我高考第一志愿报的是军校。老爹只有我一个儿子,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大高兴。体检时,军官通过谈话,看出我意志不坚定,找个借口没录我。否则,现在的我也是顶着大盖帽、八面威风、年薪二十多万的大军官了。十月份,大队妇联主任把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的入学通知书送到我家,全家人欣喜若狂。那一届,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被高校录取了,因此乡里农村娃们便看到了曙光。自此后,在高考之路上,学生和家长们便狼烟滚滚地冲锋陷阵,颇为壮观的场景延续至今。有的考生居然留下了八年抗战、可歌可泣的美丽传说。
如今的红旗中学己颇有名气,四十多年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。2018年8月,我们那届同学搞了四十年后第一次聚会,受到了母校校长和老师的热情招待。组委会成员要求搜集一些当年珍贵的记忆。我翻箱倒柜,找到了入学时的数学教材。翻翻书,抖落一张油印的,没有做完的物理试卷,它躺在书里整整睡了四十年。此情此景,五味杂陈。好想把我的夕阳插满我那未了的青春,圆一个没有遗憾的梦。
走过烟熏火燎的青春,咀嚼辉煌灿烂的年华,心潮澎湃,百感交集。于是乎,我便写了几句所谓的诗,略表情怀:
1
踩碎牛粪上的童年
咽进肚里
读书郎憔悴
红旗盛开
早操的呐喊
吵醒骨瘦如柴的炊烟
醉了月牙红
甩下一路风景的逃兵
莘莘学子奔腾
咬碎密密麻麻的问号
骑着梦
追风逐日
朝霞般滚滚游动的红马群
迟来的相聚
把情感的沧桑斟满杯盏
泪花如酒
旧事成河
两鬓风霜看老
八月同窗花
红旗红成火
哥的白发
一泄千里
笑看万亩李树桃花
作者简介
刘振鸣,汉族,1962年生于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。1978—1980年就读于赤峰市红旗中学。现就职于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。曾在中国诗歌网、《新文学》《长江诗歌》等发表作品数篇。
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风瞬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